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独立创新进展显著
11月26日,在武汉正式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万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“紫东太初”3.0,为国内AI技术增添了重要亮点。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迭代,更是中国AI生态系统的重要里程碑。
主要开发者与技术创新
- 开发方: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、华为和武汉东湖高新区联合开发。
- 创新点:“紫东太初”成功构建了涵盖图像、文本和音频三种模态的世界首个预训练模型,实现了多模态的统一原生编码。这意味着该模型可以像人脑一样跨越不同信息形式的界限。
技术能力
- 语言能力和视觉语言能力:据王金桥院长透露,在语言能力和视觉语言能力方面,“紫东太初”能够与GPT-4竞争,甚至在OCR和简单任务规划能力上略微领先。
行业应用
- 该大模型正在加速赋能多个行业,从建筑设计到智能焊接,再到机车设计及智慧城市交通。
- 中南建筑设计院计划基于“紫东太初”开发专门的建筑设计大模型“大A天基”,将70年的积累数据转化为AI知识库。
数据与生态
- 湖北省2023年核心AI产业规模:已超过700亿元,同比增长超38%。
- 高校投入:全省已有33所大学建立了AI研究机构,并开设了70个相关专业,构建了一体化的AI人才生态系统。
计算力基础设施
- “紫东太初”智能计算平台已与15个城市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合作,中通电子计划在武汉投资15亿元建设其第九大数据中心,为各行业客户提供计算服务支持。
总结
“紫东太初”3.0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,更是生态体系的构建。从研究机构到领先企业,从基础研究到垂直应用,中国正在绘制自己的AI蓝图。“紫东太初”3.0可能是这张蓝图上最亮眼的一个坐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