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鸿祎两会AI安全观及DeepSeek模型分析
核心观点
平衡视角下的AI安全与发展
全国政协委员、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2024年两会前夕提出,需以平衡视角看待AI安全:
- 警惕AI安全过度炒作
批评部分美国头部AI企业(以OpenAI为首)存在「借安全之名筑垄断壁垒」的现象; - 发展优先论
强调**“缺乏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”**,主张优先推动AI生产力提升与技术普惠; - 技术问题解法论
建议将AI安全挑战拆解为具体技术问题针对性解决,而非笼统归为安全威胁。
AI安全争议性分析
维度 | 现实症结 | 周鸿祎观点 |
---|---|---|
行业生态 | 美国TOP5 AI企业推动闭源垄断模式 | 封闭生态阻碍竞争,形成话语权壁垒 |
技术路径 | AI幻觉被过度标识为安全风险 | 幻觉=创造力载体,需技术迭代而非抑制 |
战略重心 | 安全vs发展的优先级争议 | 发展滞后将导致系统性风险,需动态平衡 |
AI「幻觉」的再定义
观点突破性
- 反常识解读:将传统视为缺陷的「生成幻觉」重新定义为
- 通用智慧的体现(拟人化智能特征)
- 创新能力的反馈机制(无幻觉=无突破性创造力)
- 技术演化论:
以深度求索(DeepSeek)模型为例,用户感知层面的「高幻觉率」恰映射其强内容生成能力,需通过算法优化实现精准度与发展并进。
产业启示
- 安全评估体系重构
需建立分级分类的动态安全标准,避免「一刀切」监管抑制创新; - 开源生态战略
开放协作可加速安全隐患的共治,打破闭源垄断的技术霸权; - 认知升维路径
从「风险防御」转向「发展型治理」,探索AI社会化应用的动态平衡点。
注:配图《机械臂示意图》由Midjourney生成,版权归属AIbase数据库(2024)。